专题:去年关店近千家炒股杠杆平台哪家好,亏损近4亿元!百果园董事长教育消费者言论引争议,高端水果出路在哪?
消费者对百果园 “价格畸高” 的吐槽,直指行业痛点。高价定位若缺乏稳定品控支撑,必然引发信任危机。其闭店与亏损印证:“教育消费者” 需先做好品控,优化加盟管理堵住漏洞,在品质与价格间找到平衡,才能重建消费信任。单纯硬刚消费者,并不能改变市场认知。
视频回应引爆舆论,“教育消费者” 言论引联想
近日,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一则回应水果价格争议的视频在网络引发广泛讨论。8 月 8 日,余惠勇在视频中明确表示,水果市场存在显著的品质差异,便宜水果供过于求,而高品质水果则供不应求,这是百果园水果定价较高的核心原因。他强调百果园坚持 “教育消费者成熟” 的商业路径,拒绝为迎合低价需求牺牲品质,而是通过普及水果品质知识,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同时他也提到,企业正在优化成本结构,力争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降低售价。
这一 “不迎合市场” 的表态,迅速让人联想到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巧合的是,同日董明珠在中国品牌节回应玫瑰空调争议时,也展现出相似的坚持:“你不喜欢有人喜欢,我就是要坚持去创新”。两位企业家面对市场质疑时的强硬态度,引发了关于 “行业领袖经营哲学” 的热议。
从上市高光到业绩承压,百果园的跌宕之路
作为 “中国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百果园的发展轨迹颇具戏剧性。2001 年余惠勇以 400 元启动资金创办企业,2002 年首家门店单月销售额即突破 40 万元。此后通过融资扩张与并购整合,企业规模快速增长:2015 年完成 4 亿元 A 轮融资并并购果多美,2018 年获得 15 亿元 B 轮融资,2020 年末门店数超 4600 家,会员破 7000 万,营收突破百亿。2023 年 1 月登陆港交所时,门店数量已达 6093 家,覆盖 170 多个城市,迎来发展巅峰。
转折发生在 2024 年,百果园业绩出现大幅下滑:营收同比下降 9.8% 至 102.73 亿元,首次出现归母净亏损 3.86 亿元;门店数量锐减 965 家,平均每天闭店近 5 家。在消费降级背景下,其高端定位引发 “水果刺客” 争议,付费会员数量同步减少,企业陷入发展困境。
理念隔空呼应,品质坚守成共通点
尽管所处行业不同,余惠勇与董明珠在经营理念上存在明显共鸣。余惠勇始终将水果品质放在首位,建立果品分级标准,通过直采模式把控源头质量,试图让消费者理解 “好水果值好价钱” 的价值逻辑。他拒绝用低价低质策略争夺市场,而是选择通过长期教育培育成熟消费市场。
董明珠则在格力发展中坚守 “质量为王” 的信条,提出 “没有质量作支撑,营销就是行骗” 的理念,投入巨资研发核心技术,累计获得 11 万项自主专利。她推行的 “以品质替代售后服务” 理念,与百果园 “三无退货” 服务背后的品质自信形成呼应。两位企业家都展现出 “拒绝短期流量,坚持长期价值” 的经营哲学。
行业特性差异显著,相似理念面临不同挑战
家电与水果零售的行业特性,决定了两位企业家的坚守面临截然不同的挑战。格力所处的家电行业标准化程度高,技术壁垒形成竞争护城河,董明珠的坚持可通过专利技术与品控体系落地。而百果园面临的水果零售行业则更为复杂:水果品质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标准化难度极高;90% 以上的加盟模式导致品控漏洞频发,2024 年武汉门店用腐烂水果制作果切等事件频发,动摇消费者信任。
在市场竞争层面,百果园不仅要应对商超低价引流与生鲜电商即时配送的双重挤压,还要平衡加盟商利益 ——2024 年闭店门店中 60% 因成本问题关闭。这些行业特殊性,使得余惠勇的 “教育消费者” 之路比董明珠的技术创新之路更难走通。
余惠勇的品质坚守与董明珠的创新执着虽有相似之处,但水果零售行业的复杂性决定了两者的发展路径无法简单复制。百果园能否在亏损压力下坚持长期主义,余惠勇能否真正走出属于水果零售行业的 “领袖之路”,仍需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关于品质与价格的博弈,将持续影响行业格局与消费观念。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配资_在线配资炒股_在线配资炒股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