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北之王”变马路杀手?沈阳排查小米SU7 Ultra只是一个开端】数码博主“测评君”表示,自己接到交警电话,沈阳全市排查小米SU7 Ultra。据其所述最好股票配资,当地交管部门正联系小米SU7 Ultra车主签驾驶安全承诺书,嘱咐自己开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在此之前,2025年3月6日深夜,山东潍坊直接上演了现实版“头文字D”。一辆挂着临牌的小米SU7 Ultra只用了17秒,就把速度踩到了303km/h。视频中显示,车内乘客的尖叫和车机系统的语音提示已经让当时的恐怖溢出屏幕,而司机的情绪却依然随着飙升的车速而越来越上头。事件曝光后,潍坊警方4小时之内就锁定了涉事司机,而他最终也面临了相关的法律制裁,但这背后反映出的却是智能汽车时代的安全问题。
小米SU7 Ultra这款车绝对算得上是新能源时代现象级的性能怪兽,双电机布局能实现1548马力的综合功率,碳纤维传动轴将动力损耗控制在3%以内。这一系列技术优势让SU7 Ultra能够做到2.1秒破百,这一成绩足以让任何“性能控”肾上腺素飙升。而这次潍坊事件中的疯狂,本质上就是把所谓的赛道基因错误地释放在公共道路上的结果。不过,当车企开始把性能参数当成营销卖点,所谓“赛道级”的标签被反复强调,谁又得为后续引发的这种危险驾驶行为负责呢?
在不久前的发布会现场,雷军用“纽北圈速6分46秒”的话术瞬间点燃了全场。而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关于SU7 Ultra赛道模式话题的播放量也越来越高,慢慢变成了流量密码,这种扭曲的价值观在年轻群体中更加明显。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费者调研中显示,超过半数的95后车主认为加速性能逐渐变成身份的象征。这种营销策略的成功,将性能参数转化成了社交利器,但也埋下了安全隐患。正如一些资深汽车评论员所说,车企在宣传片里制造赛道神话,却在用户协议里写满免责声明,这本质是把安全风险转嫁给消费者。
面对舆论的压力,小米虽然紧急回应了新车搭载的“新手模式”等措施,但还是暴露出了安全设计上的缺陷。所谓“新手模式”的300公里实习期,看起来更像是公关话术,某汽车博主实测发现,后续车主只需要在车机系统完成几道考题就可以直接解锁赛道模式。而雷总以及官方承诺过的“地理围栏”,目前也只是停留在PPT阶段,毕竟“先卖车再上锁”,换谁都得掂量掂量。
最近看见有人调侃说,美国人的谋杀工具是枪,而中国禁枪但有更专业的工具就是高性能电车,像小米SU7 Ultra这种1500匹马力的怪兽更是顶级杀手,沈阳这只是第一步,之后肯定还有更多城市会增加管控,我觉得小米也应该把开放马力的条件再收紧限制一下,增加门槛,不然以后在街上看见Ultra得绕着走!
这种进退两难在欧盟委员会交通白皮书上就有过先例,当时的德国车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车型中关闭了自动限速功能,结果就导致了多起恶性事故的发生。不过为了应对高性能带来的安全挑战,SU7 Ultra还是在硬件上做了一些准备,新车配备了价值12万的碳陶刹车系统,理论上可以把百公里制动距离缩短到30米以内。不过就像F1安全顾问说过的:“再强大的制动系统,也无法对抗牛顿力学定律。”
性能车安全的问题不仅是消费者担心,市场也对车企现有的保障措施没太大信心,这点从保险方面就能看出来。平安保险数据显示,SU7 Ultra的保费要比同级普通车型高出47%,毕竟在过往的所谓性能车的理赔案例中,“操作不当”的占比高达62%。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的精算师就曾表示,车企把车造得越来越快,却没相应提升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最终买单的还是整个社会。不过要想解决高性能车的安全问题可不是个小项目最好股票配资,首先车企就应该把更完善的安全设计融入产品,而不仅仅是营销噱头;而监管部门也最好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让消费者树立起性能车不是大玩具的正确认知。就像不久前特斯拉Autopilot事故后马斯克所说,“我们需要的不是更快的车,而是更聪明的交通系统。”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在线配资_在线配资炒股_在线配资炒股网观点